2021-2022年度第二学期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2-05-22浏览次数:3443

适用于三年制高职各类专业


课程学时:48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课程学分:3


先修课程:毛概


1.课程的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性质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主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实践、创新理论融入教学体系之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青年大学生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自我;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深刻认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复兴进程,认清自己所肩负的重任,增强拼搏、担当和奉献的自觉意识,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2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中央关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要求,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和心理健康等问题,提高法律意识,教育大学生知法、懂法、学法、用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权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提高自身修养,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自觉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课程目标定位如下:

1. 政治性目标。课程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目标。

2. 思想性目标。课程通过人文知识和法律知识的传授和理论讲解,强化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

3. 实践性目标。课程坚持“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知行一致”的道德实践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思路:实施立德树人教学模式。

一个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治观;

一条主线: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主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种途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六大模块: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即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青年大学生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自我;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深刻认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复兴进程,认清自己所肩负的重任,增强拼搏、担当和奉献的自觉意识,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学习内容

能力要求

知识要求

理论

教学

安排

学习

模块

教学单元

理论

周次

实践

1

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

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

使学生理解学习《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认清现实赋予的新使命。

1、认识和理解学习《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

2、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及相关变化,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

3、认清现实赋予的新使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




1


2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第一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第二节 正确的人生观。

使同学们及时领悟人生真谛,确立正确的人生观,面对各种思潮激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把握人生发展方向。

1.正确理解人生观的含义与特征。

2.明确的人生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


2


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使同学们能思考“90后” 在人生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明白人生的意义,懂得为什么活着、该怎样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辩证对待人生矛盾,正确看待得与失、顺与逆、生与死、荣与辱,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

1.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让所学服务于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实现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2

3


3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第二节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使同学们及时确立新的更远大的奋斗目标,并努力朝着目标坚定信念,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一方面尽快完成对大学生活的过渡,另一方面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努力。

1.正确理解理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2.明确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


4


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把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努力把理想变为现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1.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2

5


4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第二节 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基础上,把握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理性的践行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和时代价值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要求

2


6


第三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正确正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的要求,自觉弘扬民族精神与创新精神,在经济全球化下明辨是非,把爱国主义落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1.如何做忠诚的爱国者。

2.在经济全球化下也应坚持爱国主义。

3.在新时代要弘扬民族精神与创新精神。

2

7






5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第一节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使同学们明确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

1.理解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2.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含义和要求

 3.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2



8


第三节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使同学们扣好人生的扣子,从日常点滴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1.扣好人生的扣子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3.将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生的价值准则。

2

9


6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1.掌握道德理论

2.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2


10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提高进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了解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意义

2

11


第三节 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明确道德和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自觉维护和践行社会公共秩序规范

培养爱的能力,确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正确认识婚姻和家庭的关系

1.掌握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内容

2.明确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了解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

2



12


7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培养学生自觉了解我国的法律方面相关知识的能力,了解我国的法律精神。培养学生法律至上的观念,明确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了解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


1.掌握法律的概念及历史发展

2.明确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3.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4.掌握宪法基本知识

5.明确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6.了解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相关内容

2

13


第二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培养学生确立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引导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法治的思维方式。

1.掌握法治理念的相关内容

2.明确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性

3.帮助学生培养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

2


14


第三节 维护宪法权威第四节 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培养学生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能力,使学生明确法律至上地位的重要性。

1.掌握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2.明确保证法律至上地位的重要性

3.帮助学生自觉维护法律权威

2

15


8

基础知识考查

教材中的教学章节内容

解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本课程的知识考点

2

16


9

实践

校外实践活动

具体内容见下表安排



8

校内实践活动

具体内容见下表安排



8

合   计


48


注:总课时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含2课时考查),课外实践活动16学时,该32学时由思政理论课教师承担。校内外实践有教师指导学生课外完成。

附表一:校外实践活动设计

编号

能力训练项目

能力训练二级项目

对应课程内容模块序号

学时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相关支撑知识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1

人生观与理想信念


到“新时代增城红色文化讲习所--大浦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坚定理想和信念。

第一章

第二章

2

能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了解大湾区的发展概况,确立新的目标,做好致力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能力准备,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坚定理想和信念。

大浦围教育基地;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材的重要性;大湾区地区的发展概况。

1、集体参观 组织学生参观大浦围教育基地及企业;

2、主题研讨 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与人生真谛”或“我眼看社会”的主题研讨活动。

2

爱国精神

到增城城市馆、开发区参观学习,了解历史,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爱国精神。

第三章

2

了解历史,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爱国精神。

党史知识、爱国精神

  1. 集体参观 组织学生参观开发区,了解历史,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爱国精神;

  2. 主题研讨。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收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榜样案例和校内外大学生社会价值观的调查和专题采访。

第四章

2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科学内涵,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科学内涵

1.收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榜样案例;

2.和校内外大学生社会价值观的调查和专题采访;

3.主题研讨。

4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向父母(祖国)写书信、微信问候致意,表达感恩、对未来的畅想规划。

第五章

2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提高进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成果、原则

1.收集社会主义道德榜样案例

2.向父母(祖国)写书信、微信问候致意,表达感恩、对未来的畅想规划;

3.主题研讨。





附表二:校内实践活动设计

编号

能力训练项目

能力训练二级项目

对应课程内容模块序号

学时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相关支撑知识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1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

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景剧、编写小品案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四章

2

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把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明确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科学内涵。

1、制作情景剧、小品;

2、主题研讨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的主题研讨活动。

2

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读一本好书,了解历史,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爱国精神。撰写书评或制作好书推荐PPT

第三章

2

了解历史,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爱国精神。

党史知识、爱国精神

  1. 读书

  2. 主题研讨。

3

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

开展对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及道德养成的建议与调查观察和专题采访。

第五章

2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科学内涵

1.收集社会主义道德榜样案例;

2.和校内外大学生社会价值观的调查和专题采访;

3.观看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视频,感受道德的力量。

4.主题研讨。

4

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


开展大学生有关法律和守法意识的调查思考和专题采访。

第六章

2

培养学生自觉了解我国的法律方面相关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确立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引导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法治的思维方式

社会主义宪法、法律、法规

1.开展大学生有关法律和守法意识的调查思考和专题采访。

2.主题研讨。





(三)实践教学组织要求

1. 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动员及理论指导

1)对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进行动员,使学生明确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计划安排、要求等事项;

2)讲解社会实践相关理论知识和具体操作方式方法,并结合实际进行示范说明;

3)分团队,建议3-5人为一个团队;

2. 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选题及收集资料指导

教学内容:针对思修课程教学内容和任课班级学生思想实际和专业特点等情况,指导老师事先具体设计社会实践指导性题目供学生选取,并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和方法收集、获取资料。

3. 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报告写作指导

教学内容:

1)对学生自主设计社会实践地点(区域)、时间、内容及目标等内容进行审核,督促学生落实自主分散社会实践活动,检查学生自主分散实践的效果和质量。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和方法收集、获取资料。

2)指导学生运用理论对收集、获取资料进行阐释论述,形成一份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分析透彻,具有较强说服力社会实践报告,引导学生从活动中得出符合课程教育目的要求的正确结论,形成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五、考核方案和考核标准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分为平时成绩考核(40%)、期末考核(40%)、实践考核(20%)。附具体考核项目表:

考核方式

考核

项目

具体项目

鉴定标准

百分比

形成性考核


平时考核

出勤(10%

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如迟到、早退、缺课累计超过10次本课程学期总评成绩不合格。

40%

课堂表现(10%

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课堂讲述(10%

由任课教师根据各学生或各团队的具体表现酌情给分。

学生综合测评(10%

由班级学生成立的考评小组参照学生日常表现如遵纪守法、学习态度、道德礼仪等方面考评。

期末考核

基础知识测试(由任课教师根据本学期教材的内容出试题库,对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全面考核)


40%

校内实践活动考核

根据附表内容和要求实施。

10%

校外实践活动考核

根据附表内容和要求实施。

10%

总分

100

六、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1. 本课程选用教育部推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教学指导书和其他参考文献资料,结合网络教学,满足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课外自学等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

 2. 依据课程建设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结合专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合理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设计教学单元,编写教案。

 3. 充分利用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和制作教学课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七、教师能力要求

本课程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水平,并且能够娴熟地运用课堂精彩讲授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手段,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并指导学生开展课堂内外能力训练项目的展开。

八、教学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