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 2021年-2022年学年第二学期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2-05-22浏览次数:2046


一、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地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加强廉洁修身,自觉抵制腐败,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知识目标:

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和感悟新时代的内涵,对自身作为时代新人的角色形成清醒的认识,确立新目标、开启新征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就出彩人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尤其是理解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领会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并积极践行;引导大学生理解道德的功能、作用,形成一定的善恶判断力,并自觉遵守各种公民道德准则;全面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懂得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利,履行法定义务。

(二)能力培养目标:

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明辨是非善恶,自觉砥砺品行,成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时代新人;树立对待人生历程中各种矛盾的正确态度和掌握科学的处理办法;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修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

(三)思想教育目标:

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对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具有认真、严谨、求实、敬业的工作态度和学习态度;具有换位思考的宽容精神,互利共赢的合作精神和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引导学生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实现结合起来。


三、教学时间分配(共48学时)

教 学 内 容

学  时

理论

实践

合计

绪论: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

2

0

2

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4

2

6

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4

3

7

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4

3

7

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4

2

6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6

3

9

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6

3

9

知识考核

2

0

2

合计

32

16

48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单 元

教 学 内 容

教学要求

知识要求

理论

教学活动参考

参考学时

理论

实践

绪论

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初步引导学生理解大学生所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理解时代新人所承担的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1、认识和理解学习《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2、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及相关变化,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3、认清现实赋予的新使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组织学生了解学校概况,制定学习计划

2

0

第一章

1、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2、正确的人生观。

3、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理解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正确理解人生观的含义与特征。

2.明确的人生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3.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4.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让所学服务于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实现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组织学生讨论对人生价值的看法,观看相关视频,思考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4

2

第二章

1、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2、崇高的理想信念。

3、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帮助大学生认识理想信念在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理想与实践的关系。

1.正确理解理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2.明确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4.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观看励志视频,思考讨论理想信念的作用。

4

3

第三章

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2、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3、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帮助大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基础上,把握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理性的践行爱国主义。

结合时政热点,思考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

4

3

第四章

1、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2、坚定价值观自信。

3、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通过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坚定价值观自信,并知道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使同学们明确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

结合实际,从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出发进行讲解。

4

2

第五章

1、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3、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4、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通过学习道德的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使同学们扣好人生的扣子,从日常点滴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阅读国学经典,感悟中华传统美德。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公共秩序和文明习惯的重要性。

6

2

第六章

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2、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5、培养法治思维。

6、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帮助大学生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理念,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

培养学生自觉了解我国的法律方面相关知识的能力,了解我国的法律精神。培养学生法律至上的观念,明确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了解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

培养学生确立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引导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法治的思维方式。

阅读思考经典法律案例,感受法治思维和法律权威。

6

3



五、考核方法

本课程细化考核方案,改变单纯以卷面考试定最终成绩的做法,将学生平时对待本门课程的表现纳入考评范围。最终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期末卷面成绩占40%,平时考核成绩占40%(课堂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日常表现各占10%,日常表现由授课班级班主任根据学生日常操行评分),实践成绩占20%

六、大纲说明

(一)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三年制高职一年级学生。

(二)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要求不高,但综合性、指导性、实践性特别强,在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和心理素质基础上,需要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融合,真正发挥这门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

(三)教学建议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包括讲授基本理论和适量课堂讨论等)和课外教学(包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相关音像)相结合。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融一体。一方面要重视讲清、讲透一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能实现其各种素质的自我提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学生首先能够产生对自身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自觉性、自律性和创造性。

法治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尽量采用启发式讨论教学。要求学生自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包括收听、收看相关法律专题的节目和学习法律专业方面的书籍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在教学设计上,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理念。深化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社会问题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锻炼、培育其自我发展、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