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显实力,品牌铸辉煌

发布者:学院办公室发布时间:2021-01-24浏览次数:378


近年来,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大力实施“创新强校”工程为抓手,以校企深度融合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整合资源、凝练方向、构筑平台、协同创新,取得了各项教科研成果的突破性进展。

在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发布的2020年全国民办高职排行榜中,我校位列全国第17名,省内同类院校第4名。凸显了学校的品牌影响力,为学校升本规划和百年名校目标增添了重要的数据指标。



一、教科研标志性成果不断取得突破

学校分别在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项目和广州市科学技术局2020年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等方面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20年获广东省高校重点平台及科研项目11项,其中重点领域项目立项3项,数据排名位列省内同类院校第2名。20211月,李卫国、白岫丹和任志勇三位老师提交的《通识教育视域下民办高职科教融合育人模式》获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一届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奖(研究报告类)三等奖。

二、科研奖项和荣誉凸显品牌形象

省级科研成果奖取得重大突破。我校执行校长马龙海教授主持的“加快广州航运航空金融发展研究报告”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调研报告类三等奖。


2018年和2019年我校连续两次获得国家级协会产学研合作最高荣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与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同获殊荣。




   在广东省民办联盟换届大会上我校荣获广东省民办高校优秀科协二等奖.



在广东民办高校智能制造学科与产业联盟换届大会上被授予联盟副主席单位,我校电力与智能制造学院王秀敏院长当选联盟副主席。



三、省部级科研平台获得立项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的项目能够创造出成果,成果能够突显华立品牌。每一次在公众媒体前华立职院名字的出现,会让广州市、广东省乃至全国听到华立职院的声音,使学校在全国民办高校中地位的稳步提升。

根据《关于实施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的通知》(教育部人文中心函〔201980号)要求精神,教育部在广东省包括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广东财经大学、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筹建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我校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民办高职院校。



四、乡村振兴工作有特色

我校打造了具有华立特色的“政产学研用创”六位一体的乡村振兴和科技扶贫工作模式。民办高校在科技扶贫中勇当先锋,既是新时代赋予民办高校的历史使命,更是民办高校应尽的社会服务责任。省教育厅发布的《广东省高校科研工作简报》第5815期三次重点关注和报道我校乡村振兴和科技扶贫工作进展。

学校始终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华立职院的科技扶贫主要工作就是由广东省和广州市两级农村科技特派员来指导完成的,特邀前吉林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李向林教授和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于昆教授来校指导科技扶贫工作,从智力帮扶、教育帮扶、科技帮扶、人才帮扶、信息帮扶、文化帮扶、民生帮扶等多方面助力地方脱贫攻坚。

打造“高校艺术+科技扶贫”的创新扶贫模式中,乡村民居保护与文旅开发设计服务团队领军人物李于昆教授,努力推进广东省文旅厅“2019年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三百工程’进基层”项目《艺术与乡村振兴》,多次以科技扶贫战线的乡镇干部、文化站专干和村民为提升对象,以清远、顺德和开平等地的精品民宿、画家村建设和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等为范例,对乡村文化价值塑造、产业振兴、生态环境改造进行了多次科技培训,打造用艺术的方法重塑乡村,用科技的方法保护乡村,进而以现代设计的方式和科技的力量驱动乡村的产业升级、环境进步与文化内涵。 



我校加入广东民办高校科协联盟乡村振兴产业子联盟,并成为联盟副主席单位,李向林教授任联盟副主席兼科普部部长。李向林教授获第二批“广州科普名师”荣誉称号,同类院校我校是唯一入选单位。



五、科技创新工作有亮点

    “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遗产创新创意设计大赛”是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国家级文创大赛。20198月,山东大学、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等12家院校及博物馆组织工作出色,由大赛组委会授予最佳组织奖。



科教融合育人彰显办学特色,通过科技创新项目引领,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农村科技特派员。



我校李卫国教授成为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库第一批入库专家,同时我校也是全国同类民办高校唯一入选单位。


(科研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