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云浮校区文体楼8楼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气氛庄重而热烈。学校党委书记陈良声同志以“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让青春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绽放光芒”为题,围绕“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我国科技创新的当代成就、科技自强需弘扬抗战精神、在科技自立中谱写新华章”四个方面内容,为2025级新生代表讲授了一堂深刻而精彩的秋季学期“思政第一课”。这堂思政课不仅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更是一次奋进的动员,深刻阐述了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并将其与当代青年学子的历史使命、与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紧密相连。
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洪艳、马克思主义学院、云浮校区二级学院党组织和2025级新生代表600余名师生参加听课。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陈良声指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天文与历法、数学、中医药学、机械制造与工程技术等重大成就都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血液里一直流淌着科技自立自强的基因。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在锐意进取和艰难跋涉中,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思想,为中国科技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指明了方向。从“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再到“科教兴国”的战略,中国的科技发展在半个世纪里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的里程。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等一些列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断。新中国历届领导人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根本遵循。
随后,陈良声通过一系列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全景式展现了我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突破。从“嫦娥”探月、“天问”探火到“北斗”导航,深邃太空一次次留下中国印记;从“奋斗者”号万米深潜到中国芯片快速崛起,重大工程实现历史性跨越;从量子计算研究到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5G技术、高铁技术构建起亮丽的“国家名片”;东风-61亮相今年九三阅兵、陆海空基组成的“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力首次完整公开展示。“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的科技创新不断突破了人们的想象。”陈良声充满自信的叙述,激发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与无比自豪。
成就鼓舞人心,挑战依然严峻。陈良声通过“孟晚舟被困三年”事件警醒大家:科技强国之路并非一片坦途,外部施加的无理打压从未停歇过。如今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征程上,尤其需要传承和弘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为内涵的伟大抗战精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伟大抗战精神虽然诞生于不同时代,却因共同的精神内核而紧密相连,伟大抗战精神与发展科技自立自强所需的意志品质高度契合,这种以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为核心的抗战精神,能为攻克科技难关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陈良声还借助我国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场上一幅幅震撼全球的新型武器装备照片,展现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信心和决心。陈良声的深刻论述和精彩展示,深深地感染了现场所有人。
科技强国的星辰大海,需要青春的炽热光芒。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青年一代既是时代的见证者,更是科技强国的建设者和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课程的最后,陈良声向全体青年学子阐述了高水平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战略意义和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勉励全体新生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青春之志投身科技创新、以奋斗之姿攀登科技高峰,用“协力与国家发展战略同频共振、全力参与“产学研创”立体实践、努力强化未来科学家素养、大力锻造科学家精神、竭力构建“金字塔式”能力体系、尽力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智慧”肩负科技强国的重要使命,让青春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不懈奋斗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陈书记授课持续近两个小时,现场掌声多次响起。电力学院李同学课后感言:“书记列举的每一项成就,都让我倍感自豪。但更加触动我的是他讲‘科技攻关如同没有硝烟的战场’,这让我明白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的就是抗战先烈那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经管学院张同学的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书记将抗战精神与科技自立自强相联系,视角独特,令人深思。科技创新需要精神支撑和价值引领,我们要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精神动力,刻苦学习,积极创新,练就硬本领。”城建学院温同学说,“聆听书记的思政课,我内心深受触动,对青春的使命与担当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抗战先辈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抵御外敌,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抗战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历史的印记,更是当下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如今,时代的考题变了,从‘抵御侵略’转向‘科技自强’,但那份‘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内核始终不变。”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堂思政课有深度、有温度、有力量,深受教育和鼓舞,将进一步坚定科技报国的志向,锤炼过硬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刘 广
编辑:陈良声
审核:陈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