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效果和实际工作能力,11月1日,城建学院地矿专业教授李京昌、阎学欣与青年教师杨俊、李章志贤、钟珊珊一行五人来到了云浮市西江北岸的凤村镇附近,开展野外地质调研活动。此次活动以“传帮带”为核心抓手,旨在通过实地实践赋能青年教师成长,进一步提升专业教科研团队的综合实力,为地矿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地质研究筑牢实践根基。

考察过程中,经验丰富的李京昌教授和阎学欣教授充分发挥“传”的引领作用,结合现场出露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实物证据,手把手指导青年教师识别地质现象、解读地质信息,详细讲解野外地质填图、样品采集、数据记录等核心技能,分享多年积累的野外工作经验与研究思路,引导青年教师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建立系统的地质思维框架。
考察地点位于河台金矿的西南侧,相距河台金矿20公里,河台金矿是目前广东省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金矿床,因其产于韧性剪切带中,被认为是典型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而凤村镇正好处于河台金矿韧性剪切带的走向向西南延伸的部位。此次考察教师们重点观察了以千枚岩和变质砂岩为主的寒武系牛角河组-高滩组浅变质岩系。观察发现千枚岩中韧性剪切带发育,据发育其中的s-c面理,初步认为该韧性剪切带具有右行走滑的特征,为了进一步分析其运动学特征,还采集了多块构造定向标本,计划从岩石薄片上做更深入的研究。考察发现,有大面积的花岗岩侵入到寒武系地层之中,而花岗岩中又发育有大规模的劈理、挤压小断层和剪切节理,局部发育小规模的韧性剪切带,显示在韧性剪切带形成之后,本区依然遭受到了强烈的构造改造作用。

两位教授根据地质现象,从如何观察、构造的细微差异、构造成因分析、与金矿的成因等现象,对青年教师做了耐心讲解、交流。青年教师们全程积极参与、主动求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不仅直观理解了课堂教学中抽象的地质概念,更有效拓宽了专业视野,积累了宝贵的野外地质工作经验,对云浮市及周边区域的地质构造现象、如何采集定向标本等技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参与考察的青年教师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自身的野外实践能力,更明确了今后教科研的发力方向,将把所学所获融入课堂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与研究水平。

通过此次野外地质考察,重点体现城建学院重视青年教师培养,“传帮带”活动将实践考察与教科研能力提升紧密结合,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成长成才的平台。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深化“传帮带”机制,丰富活动形式与内容,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素养,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科研团队,为区域地质资源勘查、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就业指导中心
2024年11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