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破传统测绘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壁垒,帮助学生更直观理解测绘原理、熟练掌握实操技能,11月10日,城建学院测绘地理信息教研室主任贾相苹在教师技能实训中心开展测绘基础特色公开课。课堂以全站仪操作与角度测量计算为核心,创新融入虚拟仿真技术,通过“理论讲解+实景投射+实操演练”的模式,吸引了全院相关专业师生到场观摩学习,为测绘类课程教学改革注入新活力。

(公开课现场)
“测绘是工程建设的‘眼睛’,而全站仪就是这双眼睛的核心工具。”课程伊始,贾相苹老师简洁明了地介绍了仪器的发展历程、核心功能及在建筑、地质、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为打破传统课堂“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限,本次课程特别引入虚拟仿真系统——虚实一体云协同虚拟仿真平台,通过构建沉浸式测绘作业环境,学生们仿佛置身现场。教师结合虚拟仿真平台,将抽象的 “大地坐标系”“高程测量” 等理论知识转化为可视化的动态画面,原本晦涩的公式推导、原理阐释,通过与真实工程案例的结合,变得清晰易懂。现场学生不时举手提问,教师则借助交互屏幕实时标注、拆解关键环节,让理论学习不再 “纸上谈兵”。
随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操演练,每组学生都在“虚实对照”中逐步推进:遇到操作疑问时,可随时对照地面投射的标准流程修正动作;完成数据采集后,还能将实测结果与虚拟模型中的理论数据进行比对,及时分析误差原因。“以前学测绘总觉得理论和实操是两回事,今天看着地面上的投射步骤一步步操作,再对照理论知识验证,一下子就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了!”测绘专业学生小李拿着测量记录本,兴奋地向同组伙伴分享感受。现场观摩的教师们也表示,这种教学模式既解决了传统实操中“学生看不清、记不住”的问题,又能让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及时巩固,教学效果显著。

(课堂实操)
课程尾声,贾相苹老师对各小组的实操成果进行点评,重点分析了常见误差产生的原因,并结合行业最新技术动态,介绍了无人机测绘、三维激光扫描等现代测绘手段与传统基础测绘的衔接应用。她表示,虚拟仿真技术与实体仪器的结合,既解决了室内教学缺乏实景的痛点,又降低了仪器损耗与实训风险,让学生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反复练习。同时,通过“观测+记录”的双人协作模式,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与严谨的工作态度。
此次测绘基础公开课的成功开展,是城建学院推进“虚实融合”教学改革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学院持续投入智慧教学设备,探索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帮助学生攻克专业学习中的“难点”“痛点”,这种“看得见、摸得着、能操作”的教学方式,不仅让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鲜活有趣,更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操能力。后续,学院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推动更多专业课程融入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肖嘉怡
编辑:何虹娴
审核:徐耀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