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实效 共研教学提升:城建学院公开课评教交流活动顺利开展

发布者:城建学院发布时间:2025-11-12浏览次数:657


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总结教学工作成效,把握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与激励作用,20251111日晚,我院在2809会议室组织召开了公开课评教交流活动。教务处处长李涛、督导隋良志、经管学院督导严民良、城建学院院长徐耀鉴、院长助理马芳、学院督导阎学欣,公开课授课教师杨俊、贾相苹,以及学院各专业听课教师代表共同参与本次活动。


1 交流活动现场


会上徐耀鉴院长对公开课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肯定了两位授课教师在课程准备、教学实施中的认真态度与扎实功底,以及聚焦核心知识点与实践应用能力,呈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希望各位教师认真吸纳本次评教交流活动的反馈意见,把改进措施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教育教学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3 交流活动现场


随后,杨俊、贾相苹两位老师分享了课程设计思路、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及课后反思。杨俊老师以《工程物探》公开课为例,介绍了课堂围绕探地雷达“工作原理—应用—数据处理与解译”三个板块展开,利用可视化动图讲解其工作原理,让学生掌握实际工程中判断地质目标的思路与方法;贾相苹老师则分享了《测绘基础》的教学设计,强调以“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为载体,融入北斗导航定位技术、GIS 空间数据分析等前沿理念,同时反思自身在课堂节奏把控与学生个性化指导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4-5 交流活动现场


在交流研讨环节,阎学欣、隋良志、严民良三位督导老师依次进行点评,既肯定了两位教师的教学亮点,也指出了改进方向:提出了增加思维导图辅助逻辑理解、明确重点难点讲解等建议;以及授课时需加强课堂互动、精炼语言表达、授课声音需洪亮、优化板书设计;借助学习通等智慧教学工具以及人工智能赋能等方式提升授课效果等方面建议。


6-7 交流活动现场


马芳老师提出建议增加互动环节,讲公开课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课堂设计等,建议结合专业实践,引入更多课堂实操、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同时在内容选择上进一步聚焦岗位需求,强化理论与职业场景的衔接。

刘昊茹、黄晓文等听课教师代表也各抒己见,提出课程的教授可在案例选择上增加项目实例,增强学生代入感、部分专业术语需搭配图示或实物模型辅助讲解,降低理解门槛等针对性建议。


8 会议总结


李涛处长指出两位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小组协作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很有可取之处,但在教学环节的衔接流畅度、重难点时间分配合理性上还需改进。随后特别强调,需要注重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从复习引入到新知讲授、练习巩固,再到小结作业规范教学流程。同时提醒教师们关注平时教务处组织查课后的情况通报,对标改进。


9 会议总结


徐院长在总结中强调,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的“试金石”,更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催化剂”。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评教结果,将评教反馈作为教学改进的重要依据,针对性制定改进方案,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学情沟通等方面大胆创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提升、课程质量稳步优化、人才培养精准对接行业需求的结果。

此次公开课评教交流活动,既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举措,也是跨学院、跨部门教师相互学习的平台。通过“听课—评课—交流—反思”的模式,不仅明确了课堂教学的优化方向,也针对性指出了理论融入实践、师生互动设计等实际问题。下一步,城建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搭建教学交流平台,常态化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按高标准推进公开课建设,鼓励教师关注国家大事和职业教育动态,与时俱进提升教学能力,为参与校级、省级乃至国家级教学比赛储备力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城建领域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作者:康 

编辑:何虹娴

审核:徐耀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