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 党建工作

党员教师走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 “读书分享”系列活动之三十六

2025-06-25    来源:电力与智能制造学院    第[43]次浏览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学生在哪里,高校党的工作就推进到哪里”的理念,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落到实处,努力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生态。电力与智能制造学院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儒雅电力人”——“三十本书·阅读工程”系列文化育人建设。开展了党员教师走进一站式学生社区读书分享活动,积极探索“党建+社区”育人体系建设。



近日,电力与智能制造学院的副院长马洪德为分享了《十论党的宗旨-重读〈为人民服务〉》这部著作绝非简单的理论重复,而是深刻剖析了党的宗旨从诞生之初的朴素信念到新时代“人民至上”理念的演进历程。它直面脱离群众、作风漂浮等问题,提出“自我革命必须刀刃向内,为民服务重在落地生根”。书中用乡村振兴实践、基层治理案例生动阐释 “政策悬空便是失职,民心未暖等同虚诺”,为新时代党员践行宗旨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和清晰的行动指引。



学生们的分享则如同一幅幅色彩浓烈的历史画卷与心灵图景。黄晓鹏动情讲述的《刘胡兰传》,将我们带回那个寒风凛冽的刑场,15岁的刘胡兰在敌人铡刀前挺直脊梁,那句“怕死不当共产党”的呐喊,至今仍在历史长廊中激荡回响。



肖煜邦为我们分享的《把一切献给党》,则让我们触摸到“中国保尔”吴运铎滚烫的生命。三次重伤,左眼失明、手指炸断、腿部落下终身残疾,这位钢铁战士却将病榻化作战场,用颤抖的手绘制出保家卫国的蓝图。“肉体可碎,信仰不裂”的铮铮誓言,是他用生命熔铸的兵工之魂。



王现洲分享的《红色中国》,则以一枚穿越时空的“绿宝石戒指”为线索,串联起鄂西山区富家子弟秦忠孝两代人的命运长卷。从父辈对革命的犹疑观望,到子辈在血火中的坚定抉择,这枚传家宝折射的不仅是家族兴衰,更是一个古老民族在历史十字路口的艰难转身与信仰传承。



从我对党的宗旨的叩问,到学生们分享的英雄史诗、历史真相,这些书籍如同星辰,照亮红色基因光谱。它们不仅是对过往的回望,更是对当下的启迪。在电力与智能制造领域,在科技报国征程上,“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把一切献给党”的忠诚、“信仰高于生命”的坚贞,依然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火炬。这场跨越讲台与书桌的对话,正是学院将红色血脉融入专业精魂、培育时代新人的生动实践。


粤ICP备10044478穗公网监备案证第4401830100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