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电力与智能制造学院云浮校区党员教师杨剑婷心系实习学子成长,组织正在电力学院实习的预备党员李童、陈俊共同观看红色教育电影《长津湖》,以光影为桥重温革命历史,引导青年预备党员在峥嵘岁月中筑牢信仰之基,将红色精神融入实习岗位实践。
影片中,志愿军战士在冰天雪地中浴血奋战、以钢铁意志守护家国的场景,让两位身处实习岗位的预备党员深受触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里,战士们用冻僵的手指扣动扳机,用单薄的棉衣抵御风雪,那份对信仰的执着、对使命的坚守,让李童和陈俊数次热泪盈眶。
李童作为电力学院实训室助理,每天和仪器设备、线路操作打交道,看《长津湖》时,战士们对‘精准’的苛求让我格外有共鸣。他感慨道,“战场上,他们瞄准的是敌人的火力点,分毫之差关乎生死;实训室里,我调试的每一台设备、记录的每一组数据,都连着教学安全和实践效果。预备党员的身份不是光环,是责任——就像战士们把‘阵地守住’当使命,我也要把‘设备精准、操作规范’刻在心里,让每一位同学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中练技能,这就是我在岗位上的‘坚守’。
在电力学院办公室担任助理的陈俊,则从影片中读懂了“服务”二字的重量:“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是为了守护身后的万家灯火;我们在办公室做会务保障、资料整理,是为了让学院的教学科研更顺畅。看似琐碎的工作,其实是学院运转的‘毛细血管’。就像战士们服从命令、协同作战,我也要以‘细致再细致’的态度对待每一份文件、每一次沟通,让老师们少操心、多专注于教学,这就是我作为预备党员在服务岗位上的‘担当’。
党员教师杨剑婷表示,《长津湖》展现的不仅是战争的残酷,更是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风骨。李童和陈俊作为预备党员,在实习岗位上的反思,正是红色精神转化为实践动力的生动体现——无论是实训室的精准操作,还是办公室的周到服务,都是青年党员在平凡岗位上践行初心的缩影。据悉,该校将持续关注实习学子的思想成长,通过红色教育与岗位实践相结合,引导青年党员在实践中锤炼党性,让“为人民服务”的誓言落实在每一个具体行动中,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粤ICP备10044478穗公网监备案证第4401830100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