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院行政队伍及骨干教师团队

发布者:中医药学院发布时间:2022-09-29浏览次数:2073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中医药学院于20219月成立,现设有药学,中医学、中药学、烹饪技术与营养四个专业,是广东省第一所开设中医学专科层次人才培养的民办高校,目前在校学生近3000人。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4人,拥有一支职称与年龄结构基本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中医药学院主要行政人员

        


 

王晖 院长 三级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杨钦河 教授 中医药学院顾问(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广东省名中医)


          

                             

 曾祥彪 党支部书记 副院长                      张志勇 主任药师 副院长


 


李远兴 办公室副主任(行政人事、就业)                 陈辉 办公室副主任(学生管理、培训)                   郭燕婷 办公室副主任(教科研)





中医药学院教师教学团队



院长及骨干教师简介

王晖,男,院长,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任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院长、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广东省中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现为《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编委、《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和《广东药科大学学报》、《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特约审稿人、中国药理学会定量药理学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学会常委、广东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执业药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科技部重大专项评委、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广东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广州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专家、广州市检察院特聘专家、广东省农业科技特派员等。


主要教学、管理、科研经历及业绩:

1993.9-2006.2在广东医科大学工作(其中19987月起任药理教研室副主任,20003月兼任学校实验动物中心主任);2006.3-2016.9在广东药科大学工作(其中2009.7-2013.6任学校研究生处副处长兼学科办主任,2013.7-2016.9任中药学院院长);2016.9-2018.6 在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任院长;2018.6至退休在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工作。

   先后为本科生讲授过《药理学》、《临床药理学》、《中药药理学》、《药事管理学》、《中药学》等课程,为硕士研究生讲授过《实验动物学》、《中药药理学专论》、《中药毒理学专论》等;长期担任学校教学督导和学院教学督导。

主持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广东省教育厅“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示范性实验中心建设项目”、“广东省本科高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项目”、“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等项目。在《药学教育》、《中药与临床》、《教育与职业》、《教育教学论坛》等杂志上发表多篇教学研究论文。先后获得过广东药科大学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药科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参与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临床药理学》的编写,主编《药理学》教材2本;作为副主编,参与研究生教材《中药药理学专论》、《中成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编写。指导本科生获得全国“药苑论坛”三等奖1项。

在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任职期间,为学院的示范校建设并通过验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主持人,为学院争取了“广东省粤北特色中草药深加工研究工程中心”和“清远市中药研究工程中心”的立项(开创性工作)。

担任广东省中药学教指委秘书长期间,先后组织了相关高校、企业、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广东省中药学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分析,并向省教育厅相关部门提交了调查工作报告,受到了高度评价;组织了全省中药相关专业教师进行微课、慕课大赛,发现了一批优秀教师;组织评审了“陈李济杯”全省中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等工作。

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教育厅重点教学研究项目等,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第一完成人),主编了国内第一部有关皮肤药物研究的专著《外用皮肤药物研究方法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培养硕士研究生40名。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多篇被SCI收录。


 吴伟康,中山大学医科教授(二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原副院长;现为中医药学院顾问。

【临床擅长】肿瘤放疗、化疗、术后的中医药调治,亚健康的中医药调治,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等)及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痛风及其他疑难杂症。

  【学术头衔】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卫生部全国重点(中医)临床专科学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客座研究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等。

【行政职务】中山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药三级实验室主任

【学术师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

【学术成就】主持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973”中医药专项课题,1项“211工程”重点项目及20余项省部级基金课题。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SCI论文32篇),出版专著、教材49部(主编、副主编27部),获科技成果奖15项(国家一等奖和国家二等奖各1项,教育部、广东省一等奖各1项)。荣获首届邓铁涛中医医学奖、广东省柯麟医学奖。培养博士后15人,博士生30人,硕士生29人,学术传承人6人。

【求学经历】1997-1999年先后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院内科(结合医学)、密西根大学(Ann Arbor)医院内科(老年科)、休斯顿贝勒医学院老年医学中心作访问学者。 



于荣敏,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医药学院中药学专业带头人;暨南大学药学院中药系原主任。

具有36年高等医药院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经历,兼任中国药学会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人参属药用植物研究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中药及天然药物生物活性大分子(多肽、蛋白/多糖)的挖掘与发现;创新药物研究和开发。

广东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线上一流本科课程《中药化学》负责人。先后主讲本科生《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天然药物化学》、《药学英语》、《药学导论》、《中药生物技术》、《中药学导论》课程和研究生《生物合成概论》、《中药生物技术进展》、《中药生物技术前沿与进展》等课程;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00余名,博士后8名。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等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重大专项1项等;先后获省部级人才奖/科技进步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主编著作4部,副主编6部,参编13部。获发明专利证书8本,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曾获辽宁省首届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暨南大学师德标兵、暨南大学优秀教师、暨南大学卓越导师等荣誉称号。


李莲莲,女,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现为中医药学院中药系副主任(主持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用植物的识别与鉴定、土壤养分情况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参与制作校级精品课程《健康评估》,在国内期刊是发表了《中药加工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策略研究》等数篇文章。曾获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说课比赛二等奖。主要负责药用植物学、药用基础

 


 王清玉,女,硕士研究生,执业助理医师,现为中医药学院中医系主任(主持工作) 所学专业为方剂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伤寒论和中医时间医学。 

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了《临证指南医案》中因时治疗水病方法探讨,葶苈子、牵牛子、汉防己“利水三味”在钱氏葶苈丸中的配伍应用辨析等文章。现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普通期刊1篇,参与省级课题1项。

                           

    杨君,女,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为中医药学院教师。

    198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长于中医内科、中医情志疗法,参编著作一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赵玺宣,男,硕士研究生,现为中医药学院教师,中医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方剂配伍规律及疗效客观化研究。

  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硕士研究生,具备中医、中药、方剂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临床及教学工作经验,持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曾担任省自然基金课题项目、省中医药科研项目成员,进行过药理及动物实验研究。发表过科技核心期刊论文2篇,普通期刊论文1篇。

    贾晓凤,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中医执业医师、执业中药师。

    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妇科疾病。曾发表中风的现代治疗、痰证的组方用药规律等相关文章。

    罗琴芳,女,临床医学博士后,现为中医药学院教师。

    药食同源学科带头人,在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军事医学科学院、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健康研究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等多个研发机构进行生物药、中药、智能康养陪伴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并参与国家项目3项,主持省级项目6项,发明专利10余项(1项已授权)。


    钟明华,男,硕士研究生,现为中医药学院教师。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兼辅修瑶医学,研究方向为温病学理法方药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已取得医师资格证和医师执业证书。

    跟随导师多年,擅长运用温病学理法及络病理论调治多种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尤其是擅长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谢类病病的诊治,硕士期间担任助教一职,协助导师负责本科生及研究生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临床及教学管理经验。发表学术论文1篇。


 

郭泽乐,男,硕士研究生,现为中医药学院教师。

毕业于山西中医药大学,所学专业为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方向为经方配伍规律及其机制研究。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省自然基金课题项目以及校级创新课题项目。发表过科技核心期刊论文1篇,国家级普通期刊论文1篇,以副主编身份出版专著1部。


    薛啸,男,硕士研究生,执业医师。现为中医药学院专任教师。

    研究方向为中医对筋伤骨伤的内外并治研究。在国内期刊发表文章:《从通督安神角度论治腰痛的探究》。 


    牟克照,女,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北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合成现为中医药学院教师 

    主持1项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课题,获得国家级奖项两项,发表多篇科技核心期刊文章

   官思,女,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专业。现为中医药学院中医系专任教师。  

 研究方向为衰老及营养代谢相关疾病的方剂配伍研究。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1篇,参与中药健康相关产品研发及产业化专项等科研项目。

    张华,女,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为“四时五脏阴阳”的理论及实验研究2009年在《世界中医药杂志》上发表论文一篇:从中医“心肾不交”理论论安神剂的选药。2011年在医院工作期间,在江苏无锡参加“第十届苏南苏中地区针灸学术交流大会”,发表会议论文1篇:适宜中医发展的科学技术-TTM(热断层)技术。并在会议上做10分钟发言。2017年协助北京协和医院徐慧媛老师编写《史济招临证实践录》一书。


    舒雁,女,硕士研究生,现为中医药学院教师。

    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方剂学专业,研究方向为方剂疗效的微生态机理,发表相关论文5篇,主持校级课题1项,参与课题2项。

    景晓彤,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药、民族药品种整理与开发。发表SCI一篇,中文核心一篇,参与发表其他论文三篇。

   梁珊,女,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抗体和新型发光材料的致病菌的荧光免疫检测方向。已发表SCI期刊论文一篇,主要负责《药物制剂技术》、《无机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

彭冬祥,男,硕士研究生,执业医师,现为中医药学院专职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学。

在临床工作多年,对于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有一定心得。现发表普通期刊1篇。

   田慧,女,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养生方向),硕士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膳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常见病的辨证施膳,已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

   有多年跟随名老中医学习经历,主持1项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课题,发表多篇科技核心期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