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师走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 “读书分享”系列活动之三十九

发布者:电力与智能制造学院发布时间:2025-10-28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切实落实 “学生在哪里,高校党的工作就推进到哪里”的工作理念,扎实推进 “时代新人铸魂工程” 落地见效,电力与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深耕“儒雅电力人”文化育人党建品牌建设,依托 “三十本书・阅读工程”,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定期走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读书分享活动,以红色书香浸润青年心灵,以思想引领筑牢信仰之基。

1027日晚,云浮校区7号学生公寓 “生活之家” 暖意融融,一场围绕红色经典与思想启迪的读书分享会在此温情开展。学院党员教师李斌率先走进社区,与同学们围坐一堂,以书为媒搭建思想交流桥梁,拉开了本学期党员教师进社区读书分享活动的序幕。


云浮校区7学生公寓生活之家


分享会上,李斌老师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核心读本,通过书中29位受访者的口述细节,生动还原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磨砺历程。从初到陕北时“过四关”的艰辛,到带领村民打水井、建沼气池的实干担当;从煤油灯下苦读不辍的求知坚守,到为群众办夜校、解难题的赤子情怀,李斌老师用一个个具象化的场景,让“迎难而上、真心为民”的精神内核变得可感可触。

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青春的感悟在分享中升华。邓仁华同学以《论党的青年工作》为引,结合“双碳”目标下的电力发展使命谈道:“总书记强调‘青年要把小我融入大我’,对我们而言,就是要把电路原理、智能控制等专业知识,转化为新能源开发、电网升级的实际能力,这正是电力青年的报国之路。”

庄鹏同学则从《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成长轨迹切入,解读青年与时代的辩证关系:“书中进步青年在抗战洪流中找准方向,如今我们也应在能源革命浪潮中明确坐标。学好专业是本分,服务国家才是追求,这正是‘儒雅’二字的时代注解。”

王王志豪同学则聚焦《青春祭:抗战时期的中国青年》,分享了自己阅读时的感动与震撼。他结合书中记录的真实故事,讲述抗战时期青年学生们放下书本、投笔从戎,在救亡图存的浪潮中挺身而出的担当:“有的青年背着干粮徒步千里奔赴抗日前线,有的在后方组织宣传、筹集物资,他们用青春的热血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分享会临近尾声,同学们仍意犹未尽,纷纷围拢李斌老师询问后续活动安排:“这样的分享既有书香浸润,又有思想启迪,希望能成为社区的‘固定节目’!”

据悉,学院党总支将持续深化 “党建+文化育人 融合模式,推动党员教师轮流进驻“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专题读书会、经典诵读会、思想沙龙等多元形式,让红色经典走进生活场景,让儒雅之风浸润成长之路。下一步,学院还将结合电力行业特色,精选能源报国、科技强国类书籍纳入推荐书目,切实将社区打造为党建引领的“育人客厅”、书香浸润的 “精神家园”,助力学子成长为兼具专业素养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人才。